每个人对待改装的态度不同,每个改装人对待改装风格的喜爱也有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极致的外观路线,低趴的姿态、夸张的外倾角、战斗气息十足的宽体包围、惹眼的宽边大轮毂;还有的人是追求绝对的战斗力、精致的操控、人车合一的快感、高G值所带来的肾上腺素激增。
今天我们不谈外观路线,我们谈谈车辆的“战斗力”改装。既然是辆车子,那它必然是要开的,不然花那么多钱买一件摆饰也太任性了,车在路上开,驾驶员最能只观感受的就是车辆的动力,很多人进入改装圈,一部分是提高颜值,还有就是提升性能了,我想应该大致无非就这两种了吧。
为什么要提高动力?废话,当然是动力不够用啦!但是又为什么会不够用呢?所有动力不够用我觉得都可以归结为车身重量与动力的关系。在航天领域有一个词叫做“推重比”,指的就是飞行器最大推力与飞行器重量的比例,我想这个理论一样适用于汽车上,发动机的牵引力与重量比例数值越大,汽车也就也快。所以我们在提升性能时不要一味的追求马力,也许可以试试减重。
很多人谈论一辆车时会强调他马力多么大,扭矩多么大,但是却忽略了与车身重量的联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很多大马力的被比自己动力参数小的车干掉。我们简单的举个例子,斯巴鲁BRZ虽然只有200匹马力,很平庸的参数,而且没有上涡轮,原厂车的加速成绩也有7.15s了,关键还是只有1.24吨的整备质量帮了大忙。
说这些无非是想强调车身重量对车辆动力的重要性,大多数动力改装不是刷程序就是动发动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对技师和零件要求很高。但是减重就相比要简单直接的多(这里不包括发动机等机械结构内部更换轻量材料),不要试图一下能减去几百公斤的重量,我们可以积少成多,比如换掉原车的座椅,换上轻质的运动座椅,如果后座几乎用不到,也可将后座拆除,如果娱乐设备也不要,那就也拆掉吧。另外车身可以逐步更换一些碳纤维件,不仅重量轻了,还能达到美观的效果。
减重不仅仅是车身上下功夫,选用轻量的锻造轮毂也能很好地提升动力,正所谓“轮上一斤车上五斤”,减轻轮毂重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一套好的轮毂在减重的同时,又提高了车辆颜值,且操控也能提升,简直一箭三雕。
如果想要追求动力的进阶,但是在动力系统提升上遇到瓶颈,并且对车辆的舒适性配置要求不是很高的同学,不妨另辟蹊径,做更多的一些轻量化改装,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体验。
文章关键词:
轻量化
减重
碳纤维
责任编辑 : St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