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经典 详解大众T系列面包车(组图)

2012-02-20 11:07:27     来源:GTUU改联网

本文作者为改联网友:Tommy
      最近貌似很多人都对以前的T系列面包车为之痴迷,现在来看依然觉得很时尚,绝对是大众的一款经典车型。那大众的面包车发展以及演变又是如何呢!?下面我通过在德国网站找到的资料并且翻译过来,希望让更多的大众车迷更直接的了解这款经典的面包车。

       大众面包车(厂内代号“Type 2”)是大众汽车于1950年生产至今的一种厢式多功能车。至2003年该代号产品已更新到第五代T5。

      该系列第一代T1也同时是大众汽车历史继甲壳虫(大众厂内代号“VW Type 1”(大众 一型))之后的第二款大众车型。至今这款车型牢牢的印在每个德国人的心中,因为他同时为德国的经济从二战结束后的复苏付出了巨大的贡献。

      多数人认为“VW Type 2”(大众汽车二型)是汽车发展历史中厢式多功能车始祖。Transporter(我们俗称的面包车)是该车在全球的通用商业名称。在此之前载货汽车大多都不是这种设计。如今大众面包车受欢迎程度已大不如前,日后类似车型也在其他车厂中纷纷仿效,例如丰田Hiace等等。
创始人:
       最早提出Transporter(面包车)这个概念的人是荷兰商人Ben Pon;1947年4月23日 Ben Pon来到西德棉登市准备采购货品。当他在大众汽车厂内看到场内一部运输平板车时,来了灵感。他认为应该由此平板车为基础,推出一款封闭结构的运输车型,来满足二战后欧洲重建的需要。于是他拿出笔记本,绘制了一个椭圆形的车,看起来像一大块面包,下面安上四个车轮;驾驶室位于前轮上方,中部巨大空间供于装载,引擎及传动设备放置于最后端。当时该想法并没有得到对方过多关注,但对方还是答应Ben Pon将该设计概念上交总部。
      一年后Ben Pon收到大众汽车的信件,信中表示当时时任大众汽车CEO的Heinz Nordhoff和技术部经理Alfred Haesner对该车型有很大兴趣,并在信中表明已进入研发阶段,选择了“甲虫车”系列作为基础平台研发。通过将原型的不断完善,其具有了更低的风阻系数、更佳的操控性和耐用度。仅仅两年的时间,也就是1950年,几经改进的原型车就进入了量产阶段。
改联网

这就是当初他在大众汽车厂内看到场内的那一部运输平板车:

@改联网

Ben Pon的草绘图:


第一代 大众T1:
      1950年3月8日,大众T1正式在位于西德狼堡总厂与甲壳虫共线生产;同日第一辆货运版大众T1交到了客户手上。六年后的1956年3月8日,位于西德汉诺威新建成的大众商用车工厂正式启用,原狼堡工厂停止生产大众面包车。
      大众T1的外观特征尤为明显,圆圆胖胖的车身线条,前脸的V字形凸起区域,硕大的VW标志、前大灯和两块分别可独立开闭的前风挡无不透露出非凡的个性。大众T1在早期的设计中曾考虑使用单块曲线前风挡,受限于当时的制造成本不得不放弃该方案;同样,前排车窗也因成本问题而放弃手摇而改为推拉式,这样做的同时对车内空气流通造成了一定影响,该车的塑料部件之少也是出于对成本的妥协,在那个年代金属加工所花费的费用要比塑料低很多,甚至连仪表盘都是由金属冲压而成,与车身连在一起。
      大众T1运输车基于甲壳虫的后置引擎后轮驱动的设计,1950年至1953年装备了与甲壳虫相同的1.1升 24.5 ps 四缸风冷引擎; 操控系统针对该车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和优化,四轮鼓式刹车系统加大了尺寸;悬挂系统改变最大,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四轮独立悬挂。汽车开发平台:Type 2. 四速手排,最高时速为80Km/h.

第一代 大众T1  @改联网
第一代 大众T1  @改联网

第二代 大众T2:
      T2版本是于1967年推出。它基本上是T1的升级版本,车身外形只是稍作改动,例如挡风玻璃为一整幅设计,中间没有直梁。而除了车身较前一任较重外,其引擎体积也较大,如容缸已有1.6升。而T1则只有1.1-1.5 升。
      T2在面世后的十年里,曾作过一些改良。其一是其防撞杆在车型面世时,属浑圆设计。而在1970年代起,防撞杆一律改成工字铁式,并呈直线形。而1970年代版本,其车头方向灯也由车的底端,改为设在车头挡风玻璃之下。至于引擎的马力,在1970年代版本中,也由原来的47匹马力增大为50匹。为便于进一步识别,车头的厂章也有所缩小。
      此版本于1967年8月在德国率先投入生产。其后陆续在美国、巴西、墨西哥等地投产。由于在南美洲需求仍甚殷,尽管德国工厂已于1979年完成最后一部T2的生产,相关版本至今仍然在巴西生产著(好比我们现在的捷达)。而为了适应巴西当地政府修订的条例,除了在车头加设引擎散热栏外,引擎也改为由乙醇或汽油驱动。至于其他地区,则早已于1996年左右停产。
第2代 大众T2  @改联网

第三代 T3水冷式发动机:
      于1979年面世的T3,在美国又称为Vanagon。T3版本在对上两款型号,不论在车身上或机械上,已有大幅度升级。车身方面全面采用方角直线形,有别于前两任之浑圆车身。车头之方向指示灯一律设于防橦杆之上。而防撞杆,则一律是方角直条型,与车身一样。由于车身体积变大了,重量也稍为增加。
      机械方面T3破天荒地使用了水冷引擎。容缸容量小则1.6升,大则2.6升,比前两任大。而马力方面,1.6升容缸有50匹马力,2.0升有70匹,而2.1升以上马力更达逾百匹。而为确保引擎有散热效果,T3车头一律有引擎散热栏,而车头厂章则设于散热栏上,也较小。
      除此之外T3还配备了空调系统。这在1980年代是一个突破。
      T3是于1979年5月于德国正式生产,其后也于南非设有生产线。相比起T1和T2,T3仍能在德国本土以及欧洲、美国、南美洲以至非洲取得不俗销路。在1980年代,美国空军经常采用T3型作为行政车辆。尽管在1992年6月于德国停产,为针对南非市场需要,大众车厂仍保留T3在南非的生产线,至2002年为止。

第四代 大众T3

第四代 大众T4:
      T4是于1990年正式推出,在美国又称作Eurovan。与前三任最大不同的是,T4破天荒地不采用后轮驱动,而是转用前轮驱动。这与欧霸Daily以及奔驰Sprinter属同一设计。因之T4之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距离,也比前三任为长。另外提供很多特种车型,例如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殡葬车等。
      除此之外T4整体配搭与T3差不多,都是直线式车身,车头设有引擎散热栏,但车头灯则改四方形代替圆形,而方向指示灯则设于车头灯两侧。引擎方面则最高可达二百匹,少则也有六十匹,配置柴油引擎或汽油引擎。与此同时也配备水冷引擎和空调系统。
      1990年德国车厂已率先投入生产T4,与此同时也把一部份交给印尼雅加达之当地车厂代工。关于改用前轮驱动原因,大众车厂迄今仍没公开。然而对比起前三任,T4的市场反应却出乎意料的差。例如1993年T4系列开始打入北美市场,包括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但在美国推出仅一年,便因销量奇差而停止继续引进,只有保留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销售网。尽管如此,T4在自1990年投产起,仍生产了接近十四年,至2003年才宣告停产。值得一提的是,T4是大众汽车众多面包车中,首次官方性地采用“Transporter”此一正式名称。
第四代 大众T4:
第四代 大众T4:


第五代 大众T5:
      T5是目前大众面包车中最新型号,于2003年4月正式投入生产。整体设计跟T4没太大分别,仍是前轮驱动或四轮驱动。采用2.0升柴油双涡轮增压引擎的T5最大可达180匹马力;采用3.2升的V型六缸汽油自然进气引擎输出则可达238匹马力。
      一般来说T5买家主要以欧洲人为主,例如德国本土和英国。北美方面则只有墨西哥引进,而美国则因为引进了新税例,规定轻型货车要缴纳25%额外进口税款,最终没有引进入美国。
第五代 大众T5:

第六代 大众T6概念车:
第六代 大众T6概念车 @改联网
第六代 大众T6概念车 @改联网
文章作者:迈腾车友Tommy
文章关键词: 时尚 经典 详解 责任编辑 : root
分享:
型车魅影 更多>

Email:admin@gtuu.com

Copyright 2011 GTUU.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改联互动 版权所有

京ICP证110006号京ICP备10008944号 公安备案:1101085048号